惠民縣河南張泥塑
惠民縣河南張泥塑相傳源于清代初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,自古家家戶戶加工泥塑,曾經盛行一時。泥塑作品從剛開始時的人、佛、獸等發(fā)展到后來的無所不及,其文化味也愈來愈濃,藝術價值極高。河南張泥塑有兩大類:泥塑類、扳不倒類,各類品種繁多,造型古樸,有戲劇故事、各種娃娃、動植物等。在彩繪方面,河南張泥塑富有裝飾性,用筆流暢,線條簡練,強調熱烈、火爆,不主張畫真色,重在美化,取得五彩繽紛、協(xié)調絢麗的效果。在造型方面,運用現(xiàn)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(chuàng)作方法,突出傳神,強調刻畫最有代表性的特征。從民俗角度看,河南張泥塑與當地民俗如栓娃娃等緊相聯(lián)系在一起;泥塑作品如小上墳、錯上錯等品種是當地民俗、民俗心理在泥塑上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
清河鎮(zhèn)木版年畫
清河鎮(zhèn)木版年畫具有立意簡明扼要、主題鮮明、寓意深遠、造型美觀,兼具有夸張、變形的特點,且線型凝煉流暢,堅實有力或大刀闊斧見長等特點。清河鎮(zhèn)木版年畫色彩鮮明,對比強烈,配色和諧多變,畫師們多采用紅、黃、綠、蘭、紫、粉紅等色套印,而且追求鄉(xiāng)土風味,韻香味厚,粗獷淳樸。清河鎮(zhèn)木版年畫在它近三百年的發(fā)展歷史中,影響遍及魯北,與其它民間,藝術共同構成了該地區(qū)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。
濱州的藍印花布
濱州的藍印花布主要起源于博興縣,在濱城區(qū)和其他各縣也曾有藍印花布作坊,其中以博興縣北關村的“德泉永耿記藍印花布”為典型代表。藍印花布是把鏤空花版鋪在白布上,用“抹子”把防染漿刮入花紋空隙漏印于布面,干后浸染靛藍,晾干后刮去防染漿粉,顯現(xiàn)出藍白花紋。染成的花布藍白二色,色彩深沉明快,圖案樸實典雅,具有濃厚的鄉(xiāng)土味。
上一篇:
文化演藝下一篇:
游樂運營